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人工心臟死心不息

人工心臟死心不息


(明報)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05:15

【明報專訊】健康專線——心臟科﹕香港現有165名註冊心臟科專科醫生,耳熟能詳的「通波仔」及「裝支架」,都是他們的專長。

現年16歲的英國 少女克拉克(Hannah Clark),年紀輕輕經歷了兩次大手術﹕兩歲時因嚴重心臟衰竭接受心臟移植。體內有兩個心臟的她,12歲時因併發癌症而要摘除所移植的心臟,其間她曾接受多次化療。幸而摘除心臟後,她從癌症併發症中痊癒過來,而原本的心臟也完全正常。

大家不禁問﹕若她小時候接受的是人工心臟,可否避免併發癌症以至接受化療之苦呢?

「雙心」併發癌症

養和醫院 心臟科專科醫生周慕慈指出,心臟移植後,病人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藥,以抑制免疫系統攻擊所移植的新器官。此類藥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細菌及其他致病原引起的感染,嚴重時則會出現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癌(簡稱EBV PTLD)。克拉克在移植手術6年後,患上這種特殊的癌症;治好後,又在年半後復發,並又接受兩年的化療。

克拉克的心臟移植模式在香港很少用得到,就是把新移植的心臟,接駁在她原本的心臟之上,她也就成為一個「雙心人」,兩個心臟也隨着她成長而長大。

在2003年EBV PTLD癌症復發後,為了治好她,醫生減少了抗排斥藥的劑量,以致移植的心臟開始受損,但她本身的心臟卻運作良好。後來眼見她的EBV PTLD並沒有治癒的希望,醫生在三年半前決定摘除那個移植的心臟,期望在停止使用抗排斥藥之下,把EBV PTLD治癒,這項手術創舉真的把克拉克的EBV PTLD治好,而她原本的心臟則在這些年間休養生息,逐漸康復。

心臟具復元能力

周慕慈稱,只可惜克拉克兩歲患心肌症(沒有原因的心肌發大)的時候,並沒有適合她的人工心臟,如有的話,便可以免去移植後服用抗排斥藥而併發癌症及接受化療的痛苦。醫學界也受到此一案例的啟發,思考替小童研發人工心臟的可能。

這個案例也進一步說明,在某些情况下,心臟具有復元的能力。周慕慈另舉一例稱,16歲澳洲 少女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在接受化療後出現急性心臟衰竭,醫生替她置入人工心臟,代替問題心臟的工作。但在手術後10個月,醫生發現她原本衰竭的心臟居然回復正常,甚至可以拆除人工心臟。周慕慈稱,5至8%置入人工心臟的患者在一段時間後,原本的心臟因休養生息而得以復元,只是這類案例大多發生在年輕病人身上。

文﹕姜素婷

編輯﹕梁小玲

0 意見:

  © Blogger templates Ps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