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mulator(累積股票合約票據/權證)
accumulator 的全名是 dividend accumulator warrant
(盈息認股證; 股票累積證; 盈息權證; 收集者)
是股票市場上的一種衍生工具。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
——金融風暴下成英雄塚 睇錯市輸身家
本報記者 林德芬
被戲稱為「I kill you later」的Accumulator(累計股票期權),連本港大藍籌中信泰富(0267)都中了Accumulator的陷阱,勁蝕逾155億元。市場人士指出,Accumulator由於其高達100萬美元的入場費,令其成為有錢人的遊戲。不過,這類衍生工具可以與很多資產掛鉤,包括外匯、期油等,但投資者需要留意到Accumulator一旦所掛鉤的產品之價格跌穿入貨價,就要以既定的入貨價來「接貨」,每日可能以雙倍或甚至更高倍數來「接貨」,這樣虧損可能達無底深淵。在是次的金融風暴衝擊下,Accumulator成為英雄塚。
Accumulator早於3至4年前已出現,但隨著港股去年創新高,吸引了很多專業投資者對此產品趨之若鶩,連本港多家上市公司亦涉足這類產品,如鴻興印刷(0450)亦因參與類似Accumulator的金融工具及結構性借款而輸掉整間公司,要拱手讓出控股權,現代美容(0919)主席曾裕等亦有參與類似Accumulator而輸掉巨款。
入場費100萬美元
今次中信泰富錯買的槓桿外匯合約,可說是變種Accumulator。不同之處,在於其對賭博的目標,不是股份,是匯價。至於促銷對象,股票Accumulator會集中售予個人投資者,而變種的外匯Accumulator,則主要以上市公司及中小企為對象。
比聯金融產品基金及結構性產品聯席董事何雅茵表示,Accumulator是投資者與私人銀行訂立股票累積期權合約,一般沒有零售,最低入場費100萬美元,成為有錢人的遊戲。由於過去2、3年市況穩定,股價長升長有,以致投資者對Accumulator趨之若鶩。
Accumulator是結構性產品,除了與股票掛鉤,可以與很多資產掛鉤,包括外匯、期油等,但投資者需要留意到Accumulator一旦所掛鉤的產品之價格跌穿入貨價,就要以既定的入貨價來「接貨」,部分條款更可能限定每日以雙倍數量來「接貨」。
無止蝕接貨至期滿
Accumulator的具體運作如何?它是投資者與私人銀行訂立股票累積期權合約,為期1年,假設港交所(0388)當時的股價是220元,投資者可以折讓價200元每日購入500股港交所股份;若股價跌穿200元,投資者亦要以200元價格,每日購入1,000股(即雙份)的港交所股份;假若港交所價格升過250元的贖回價,合約便即時終止。
陷入越沽越接怪圈
若以港交所昨日收市價83元計算,參與累積期權合約的投資者已錄得很大帳面虧損,若財力稍不足,便足以掉進這個累積期權合約的深淵。有些參與Accumulator的投資者,為了套現或減持手上的股票,不理市況沽售股票,結果會令部分股票陷入越沽越接,越接越沽,股價每況愈下的怪圈,增加了股市的波動性。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產品設計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投資者沒有注意到槓桿式買賣屬高風險產品,投資者亦沒有就個人承受風險能力及負擔能力等而貿然決定買入這類產品。他說,的確有不少企業利用這類外匯期權作對沖外匯風險,但相信企業內應該會聘請專業會計師等去評估當中風險,並因應企業的財政實力、需要去釐定當中風險,若沒有這樣做,那就是咎由自取。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